2020年11月20至22日,高雄藝術博覽會來到第八屆,在藝文愛好者們争相垂詢下,即將於駁二藝術特區自行車倉庫與城市商旅真愛館2樓,點燃令人迫不及待的南臺灣藝文花火。本屆匯聚近四十家國內外重量級畫廊,約八百件經篩選過的作品,白石畫廊、尊彩藝術中心、晴山藝術中心與紅野畫廊、新苑藝術等名家畫廊紛紛盛情參與,並邀集藝術專業精銳,特別策劃三場論壇,主題囊括原住民藝術的當代觀、疫情之下的藝術轉換-虛擬與實體的藝術展演,以及島嶼與海洋的對話-創造新型態的藝術。
一直以來,博覽會以「東南亞及東北亞藝術交會平台」為起點,長期推展南島藝術,今年國外畫廊與學者受新冠疫情阻擋無法前來高雄,也因此促成台灣原住民當代藝術平台、高雄藝術特展區及台灣潮主題特展,不僅展現台灣原住民藝術的藝文深蘊,也介紹台灣本土的街頭潮流藝術正當紅火熱的塗鴉、公仔等新創作品,用對藝術的濃情烈焰,溫暖南台灣疫情寒冬,綻放藝術璀璨光采。
日本東京誕生的白石畫廊在國際藝術市場掌舵前進
白石畫廊於1967 年在東京銀座創立, 2012 年於輕井澤設立私人美術館「輕井澤新藝術美術館」,緊接著於 2015 年 5 月開設白石畫廊香港新竹坑空間,翌年 2016 年開設香港荷里活道空間,在 2017 年 4 月開設了 台北空間。白石畫廊將日本藝術家引介至國際市場,亦將世界藝術的潮流帶入日本。於駁二藝術特區自行車倉庫展位號B-10所展出的參展藝術家擴及:草間彌生、二川和之、村上隆、奈良美智、陶德・詹姆斯、弗洛倫泰因・霍夫曼、菲利普・考爾伯特、羅納德・溫杜拿、法比歐・莫迪卡、姜淼、金德漢、小松美羽、陳英杰、江上越等共14個藝術家。
尊彩藝術中心著重藝術史的開創意義與視覺藝術的社會性觀點
尊彩藝術中心(駁二倉庫展位號B-06、城市商旅展位號230),自1993年創立以來,致力於推廣台灣現當代藝術的學術研究與展覽規劃,並促進國際展覽交流。畫廊主力為推廣台灣20世紀初期,現代藝術史上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家,戰後抽象藝術家和當代藝術家,如台灣前輩藝術家陳澄波、廖繼春、楊三郎、陳植棋、李梅樹、陳德旺、金潤作、蒲添生、陳夏雨、楊英風等作品,並定期舉辦大型回顧展與學術研討會,建立其社會公共性的展覽空間,以此奠定私人藝術機構在台灣美術史之重要地位。目前旗下代理的當代藝術家,像是王建文、人嶼、陳依
純、黃頤勝、周代焌、游雅蘭等人,著重台灣近代社會民主思潮及多元媒材運用等方式呈現為主軸,再以視覺藝術參與並記錄時下全球觀點同時並行。
晴山藝術中心、紅野畫廊擴展台灣藝術家國際知名度
由晴山藝術中心(城市商旅展位號257)所代理的台灣藝術家,在歷年全國美展及其他美展都獲得許多最高榮譽。近年來更代理日本著名木雕藝術舟越桂的木雕、素描、版畫,以及優秀木雕家小鉢公史、嶋崎達哉來台展出,並舉辦學術座談會,更積極參加亞洲區的重要藝術博覽會,香港、上海、台北及日本,擴展台灣藝術家國際知名度。紅野畫廊(城市商旅展位號238)致力於發掘深具潛質的藝術家,其所策劃的每一檔展覽,都是經過嚴謹的篩選機制,堅持提供最優質與原創的藝術家與其作品予觀眾。本次參展藝術家吳熙吉的創作,環繞著以油性蠟筆線條為主的表現方式,線條作為人物及景物的重要起點,暗示著肉體的枷鎖及社會框架,當試圖超脫這種固有限制,也就是禪宗的「明心見性」。
高雄藏家們精選策劃優秀新銳藝術家推廣藝術品收藏
高雄位居南台灣的金融樞紐,也是亞洲海運經濟的重要中心,在地藏家實力不容小覷,因此,高雄藝術博覽會在此長年深耕。本屆高雄藝術博覽會與本地資深藏家們聯手,由林育世先生與黃耀德先生二位專業策展人,透過長期培養的美感與精準的市場眼光,展出新銳藝術家柏巧玲、洪民裕、陳柏源、黃至正、趙璐嘉等數十人的作品。此特展藝術品交流聯誼的方式,建立正確收藏觀念,增進藝術知識涵養,讓高雄藝術市場良善循環。
原住民當代藝術的策展、論壇讓民眾親近原住民藝術購藏
臺灣原住民藝術的發展在90年初起至本世紀可說是關鍵時代,新興的原住民藝術家們已經逐漸在臺灣藝壇崛起,創作蔚為風潮且年輕藝術家輩出,尤其是本次現場特別展出的伊誕·巴瓦瓦隆、宜德思‧盧信、峨塞.達給伐歷等人的創作帶有爆發性的實力。隨著時代文化洪流,傳統原住民藝術的實踐領域逐漸轉變了,過去被民族學者、人類學者、甚或殖民眼光下所蒐集典藏、研究的物質文化脈絡製品,已經漸漸以另一種符號形式取代並轉換到現代展示空間、美術館、藝廊、展會以及藝術市場,吸引現代策展人、藝評家、買家和大眾的眼光。
在現代藝術場域,因應觀者的喜好、消費市場的供需作用等相互動態與流動性,相對的觀看模式以及創作實踐,存在著許多不定性、變換和多元處境。面對於當代原住民藝術創作的觀視和賞析,國立東華大學藝術創意產業學系教授兼系主任、研究所所長 萬煜瑤女士將帶著大家重新梳理和分析原住民藝術的位置和方向,從時代發展脈絡、文化意義脈絡、美的意識脈絡,以開啟當代原住民藝術實踐的價值論述,讓大眾對藝術品交易有著全觀的藝術理悟。
多位藝術界資深人士齊聚碰撞出年所未見的藝術火花
為了由高雄在地藝術發展有重要成就的學者與藝術家們,組成兩場極具重要影響性的學術深度論壇。第一場:疫情之下的藝術轉換-虛擬與實體的藝術展演,主持人為長期深延視覺藝術的高雄市第一社區大學校長 張金玉女士,與藝術家 林珮淳女士及前駐法台灣文化中心主任 連俐俐女士等三位與談人將一起暢談,疫情前後數位藝術的限制與轉機,如何運用於藝術表現,甚至是新思維的突破。第二場:島嶼與海洋的對話-創造新型態的藝術,主持人 國立臺南大學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副教授 洪明爵先生主持,將和與談人有國立臺南大學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副教授 董維琇女士、高雄在地藝術家 張新丕先生、蘇信義先生等人探討藝術的多元觀點與未來性,以及高雄港口、城市等意象的創作連結。
|公眾展期
- 20 五 1100 – 1900
- 21 六 1100 – 1900
- 22 日 1100 – 1800
|展覽地點
駁二藝術特區自行車倉庫|高雄市鹽埕區大勇路 1 號
城市商旅真愛館2樓|高雄市鹽埕區大義街 1 號
|參展畫廊|駁二藝術特區自行車倉庫展位號
B-07 ART TAG ART TAG
B-09 Dali Art Gallery 中陽藝廊
B-03 Galerie Grand Siècle 新苑藝術
B-08.B-15 Kaohsiung Art Platform 高雄藝術特展區
B-02 Kuan art space 寬藝術空間
B-06 LIANG GALLERY 尊彩藝術中心
B-16 Lin & Morrison Gallery 木木艸雨田藝術文化有限公司
B-14 Sincewell Gallery 新思惟人文空間
B-13 TANSBAO Gallery 丹之寶畫廊
B-10 Whitestone Gallery 白石畫廊
Yizhan Art Gallery 藝站當代藝廊
|參展畫廊|城市商旅真愛館2樓展位號
253 99° Art Center 99°藝術中心
247 a.m. space a.m. space
239 ART TAG ART TAG
250 BABISONG Gallery 巴比頌畫廊
243 BUTCHART CONTEMPORARY ART SPACE 布查當代藝術空間
256 Capital Art Center 首都藝術中心
201, 260 check en 19 輕映19藝文空間
236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National Kaohsiung Normal University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系
258 Galerie Grand Siècle 新苑藝術
228 Graduate Institute of Plastic Arts TNNUA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造型藝術研究所
237 i599 Art Gallery i599藝術空間
257 Imavision Gallery 晴山藝術中心
248 Kuo Mu Sheng Art Center 郭木生美術中心
231 L GALLERY L GALLERY
230 LIANG GALLERY 尊彩藝術中心
242 Lotudit Art Gallery 洛德藝術畫廊
249 Luminance Art Space 光之藝廊
229 MFA Program in Visual Arts and Design,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ainan 國立臺南大學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碩士班
240 Minghsin Art 茗昕藝術
234 Mioka Art 美丘美术
244 MIWEI ART 米崴藝術
246 Nicebuyart Gallery 品藝術
238 Powen Gallery 紅野畫廊
235 S-GALLERY 超藝術空間
259 Star Gallery 藝星藝術中心
252 Taiwan Art Online Collection and Curatorial Association 台灣藝術線上典藏與策展協會
227 Taiwan Indigenous Contemporary Art Platform 台灣原住民當代藝術平台
233 TANSBAO Gallery 丹之寶畫廊
225 URBAN TAIWAN 台灣潮
241 Yii Cultural Enterprise CO., LTD 創翼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51 YIRI ARTS 伊日藝術計劃
255 Zhancun Art 湛村藝識
|主題特展|駁二藝術特區自行車倉庫展位號
B-08.B-15 Kaohsiung Art Platform 高雄藝術特展區
|主題特展|城市商旅真愛館2樓展位號
225 URBAN TAIWAN 台灣潮
227 Taiwan Indigenous Contemporary Art Platform 台灣原住民當代藝術平台